四川出台深化医卫改革规划,这18个目标都与你相关!
近日,《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提出了到2020年,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要达到的18个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30% 以内;
到2020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
要实现上述目标,医改具体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老百姓将获得什么健康福利?
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疾病预防控制科室
《规划》要求,全面落实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或明确承担疾病预防控制(预防保健)科室,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管理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完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健全出生缺陷预防机制。创新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的服务模式,将更多成本合理、成效明显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整合居民健康管理及医疗信息资源,推动形成集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以疾病管理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逐步实现慢性病规范化诊治和康复。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疫苗预防接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预防接种单位查询与服务机制。加强传染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建设,健全监测、预警、报告和督导制度,保持全省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值。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和规模,规范大型医院外延发展。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构建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发展共同的纵向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
鼓励举办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和血液净化等独立机构,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健全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军队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
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 90% 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确保急诊患者就急、就近、就优治疗。畅通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渠道,形成“规范诊断在上级、监测治疗在基层、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慢性病防治新模式。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到 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普通病、常见病参保患者,应降低医保支付比例,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
深化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科学测算医疗服务成本,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及检验等的价格,力争2017年实现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 左右。
逐步提高基本医保参保率,支持中医药服务
完善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政策,到 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完善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推进跨省就医费用即时结算。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到 2020年,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 左右。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
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谈判协商机制及合理适度的“超支分担、结余留用”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对中医药服务的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90% 医生持全科执业证
加快全科、儿科、精神科及病理科医师和药师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强化基层医学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到 2020年,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 的医生取得全科执业证。全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制度。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注册、备案、考核、评价、监管等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夜班、加班、法定假日值班、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医务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
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机制,健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到 2020年,医疗责任保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 90% 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到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标
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比 2015年提高 1岁,孕产妇死亡率降到 19/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6.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7.5‰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30% 以内。
3、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
4、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90% 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
5、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6、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7、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以上。
8、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 左右。
9、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10、基本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
11、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100% 覆盖。
12、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1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 的医生取得全科执业证。
14、医疗责任保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90% 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5、88个贫困县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全省平均值,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健康体检覆盖率均达100%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90% 以上。
16、88个贫困县每县至少有1所县办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其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二级水平,每个建制乡(镇)均有达标卫生院,所有贫困村均有达标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
17、88个贫困县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增长50% 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6人、3.3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2.6人。
18、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细化落实对中医医院(民族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猜你还想看
四川日报记者 石小宏
编辑:庞琪